趙麗宏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
個人履曆
1952年出生於上海市區。“文革”期間中學畢業去崇明島“插隊落戶”,期間開始文學創作。
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。
1977年考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。
1982年畢業。曆任《萌芽》月刊編輯、編委。
1987年應聘為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。
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、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、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、《上海文學》雜誌社社長、上海文學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,為第七、十、十一、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、上海市政府參事、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常務理事。曾任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、上海市政協常委、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、中國民主促進會上海市副主委。為華東師大、上海交大、上海大學兼職教授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貼。
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。文學創作一級。
成長曆程
快樂讀書
按常理說,專業作家是以寫作為生的。然而,先後著有散文、詩歌、報告文學等各種文學專著四十餘部,作品曾數十次在國內外獲各種文學大獎的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、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、當代著名散文家趙麗宏,卻一直覺得對自己而言,“寫作還是業餘的”。他說:“要說我有什麽專業,隻有讀書”。在新近出版的《趙麗宏讀書隨筆》一書的自序中,趙麗宏又一次表白“最大的實惠和快樂就是讀書。”
外國文學
從小學高年級到中學,趙麗宏開始接觸中國現代文學和外國文學。無論什麽書,他拿到就讀,平時除了讀魯迅,讀茅盾,讀 巴金,讀 冰心,他還把上高中的姐姐從圖書館裏借回家的一些外國文學名著,都讀了一遍,如《 安娜·卡列尼娜》、《 唐·吉訶德》和《複活》、《 戰爭與和平》、《 悲慘世界》以及《 基督山恩仇記》、《 約翰·克利斯朵夫》等。特別是趙麗宏在上海舊書店裏淘得的一套平明出版社出版的新詩叢,更令他興奮不已。這一套新詩叢都是普希金的詩歌,譯者是 查良錚,出版於一九五五年。它們成了趙麗宏中學時代最喜愛的書。可以說,趙麗宏後來寫詩,和當初讀這幾本詩集有很大的關係。這幾本書,趙麗宏很珍惜,為減少磨損,他就用透明的紙很仔細地將封麵包起來,但它們還是被趙麗宏翻得很舊。趙麗宏後來回憶說,當時的“我讀得多而雜,讀得囫圇吞棗,讀得沒有章法,然而就是靠著這樣的閱讀,使我開闊了眼界,增長了知識,使我深深地愛上了文學。”
插隊落戶
中學畢業後,趙麗宏離開上海市區去崇明島“插隊落戶”,簡單的行囊裏寥寥幾本印刷品中,有一本《野草》。現實中,很多小說往往讀第一遍時覺得新鮮,看第二遍便覺無味。《野草》這樣的書卻可以讓趙麗宏“一遍一遍地讀下去”,因為讀這樣的書“可以讓你反複回味,時時能品出新的韻味來。”當時,趙麗宏就想,“倘若魯迅先生沒有那厚厚的十幾本著作,隻有一本薄薄的《野草》,他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。”
人生目標
在農村“插隊落戶”的漫長的歲月中,趙麗宏“曾感到過孤苦無援,前途渺茫。”可就是那些和趙麗宏朝夕相處的書,使他改變了對生活的看法。在一盞飄忽不定的油燈下,是書伴他“度過了許多溫馨而愉快的時光”,使他“逐漸充實起來、豐富起來”,也是書“幫助他選定了人生目標”。
參加高考
一九七七年恢複高考,趙麗宏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。在大學的圖書館裏,可供趙麗宏選擇的“好書就像春天的花草一樣,多得叫人眼花繚亂”。一九八一年趙麗宏畢業後到《萌芽》工作。那時,趙麗宏住在浦東,每天坐公共汽車經過黃浦江隧道,要花很長的時間到市區上班。由於“在車上的時間是特別難熬”,趙麗宏每天手握一本好書,便把難熬的時光化為愉快的瞬間。在公共汽車上,趙麗宏總能聚精會神地讀書,任何噪聲都不能幹擾他的情緒,即使有人擠他,有人推他,他都⠨맄𖧄᧟导因為他正“躲進書裏作一次愉快的旅行”。
書是朋友
時代發展到現在,千變萬化,然而,趙麗宏對書的癡迷卻始終沒有改變。已有了七八個書櫥,擁有好幾千冊書的趙麗宏說,“隻要我還活著,隻要我還會思想,我決不會離開書籍,決不會舍棄這些可愛可敬的朋友。”
作品一覽
詩集
《珊瑚》(重慶出版社1982年出版)
《沉默的冬青》(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出版)
《抒情詩151首》(上海三聯書店1993年出版)
《挑戰羅布泊》(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)
《滄桑之城》(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出版)
《趙麗宏詩選》上下卷(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出版)
散文集
《生命草》(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出版)
《詩魂》(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出版)
《維納斯在海邊》(湖南文藝出版社1985年出版)
《愛在人間》(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出版)
《趙麗宏散文選1970---1988》(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出版)
《小鳥,你飛向何方》(台灣業強出版社1992年出版)
《死之餘響》(廣東旅遊出版社1992年出版)
《白夜之旅--趙麗宏域外散文選》(中國旅遊出版社1992年出版)
《島人筆記》(知識出版社1993年出版)
《藝品》(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)
《抒情的回聲》(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)
《至善境界》(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出版)
《超越生和死》(台灣業強出版社1994年出版)
《心靈是一棵會開花的樹》(台灣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出版)
《浮出忘川》(台灣業強出版社1995年出版)
《舐犢情》(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年出版)
《人生韻味》(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)
《喧囂與寧靜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)
《趙麗宏散文自選集》(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年出版)
《趙麗宏美文》(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)
《靈魂的傾訴》(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出版)
《青春之翼》(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)
《晶瑩的瞬間》(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出版)
《心裏的珍珠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)
《撥動心弦》(海天出版社1997年出版)
《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ⷨ𗣀(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)
《在歲月的荒灘上》(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)
《歲月的目光》(廣東旅遊出版社1998年出版)
《天堂就在你身邊》(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)
《趙麗宏自選集》共四卷(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出版)
《鳥癡》(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出版)
《人生是一本書》(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)
《讀書是永遠的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)
《藝術人生》(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)
《唯美之舞》(文匯出版社2001年出版)
《日晷之影》(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)
《會心一笑》(文匯出版社2001年出版)
《會思想的蘆葦》(希望出版社2001年出版)
《無言的回旋》(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)
《自新大陸》(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2年出版)
《異鄉的天籟》(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2年出版)
《趙麗宏序跋集》(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)
《哀驢》(海天出版社2002年出版)
《我想走遍世界每個角落》(貴州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)
《莫紮特的造訪》(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)
《靈魂的故鄉》(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出版)
《記憶中的光和霧》(花山文藝出版社2003年出版)
《艾爾米塔什之霞》(四川美術出版社2003年出版)
《壺碎了,詩還在》(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)
《聞樂劄記》 (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出版)
《尋找瑪雅人的足跡》 (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)
《趙麗宏作文示範》 (少年兒童出版社2005年出版)
《趙麗宏散文》上、下兩卷 (作家出版社2005年出版)
《與象共舞》 (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)
《玉屑集》 (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)
《時間斷想》 (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出版)
《趙麗宏精美散文》三卷(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)
《談藝錄》 (複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)
《玉屑二集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)
《音樂的光芒》(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)
《慕尼黑之戀》(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)
《趙麗宏文集》五卷本 (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年出版)
《趙麗宏和頂碗少年》 (浙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出版)
《趙麗宏散文精選》 (浙江文藝出版社2011年出版)
《雲中誰寄錦書來》 (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)
《錦城覓詩魂》 (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)
《中國當代文學百家――趙麗宏散文精選集》(南海出版公司 2012年出版)
《學步》(北師大版 語文 六年級上 )
《望月》(小學語文蘇教版 五年級下學期第二十五課)
散文詩集
《人生遐想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)
《心魂之戀》(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)
《銀舟遠翔》(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)
《趙麗宏散文詩選》(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)
報告文學集
《心畫》(報告文學集。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出版)
人物傳記
《人類的驕傲--牛頓傳》(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)
<<學步>>
他的十多篇散文分別被收入人教版、語文版、蘇教版、浙教版、滬教版、鄂教版、北師大版、西南師大版、香港版和新加坡版等等二十五種中學教材,另有收入各類大學教材的散文若幹。是中國中小語文教材選篇最多的當代作家,作品多次作為高考和中考語文閱讀分析材料,被中小學生作為行文範本。
榮譽記錄
作品曾二十餘次在國內外獲各種文學獎。散文集《詩魂》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,《日晷之影》獲首屆冰心散文獎,作品另獲中宣部“五個一”工程獎、上海文學藝術獎等多種獎項。
著有散文集、詩集、報告文學等各種著作共七十餘部。作品曾二十餘次在國內外獲各種文學獎,散文集《詩魂》獲中國新時期優秀散文集獎,散文《日晷之影》獲首屆冰心散文獎,組詩《中國,我可愛的母親》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。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、法、俄、意、日、韓、保加利亞、烏克蘭、塞爾維亞等文字在國外發表、出版。有很多作品被收入國內各種中小學語文課本和大學文科教材。散文《山雨》、《與象共舞》、《頂碗少年》被收入人教版、滬教版的中小學語文課本。《望月》、《蟈蟈》、《學步》、《囚蟻》等作品被收入全國各地的小學語文課本。《為你打開一扇門》、《周莊水韻》、《假如你想做一棵臘梅》、《在急流中》、《黃河船夫曲》、《晨昏諾日朗》、《炊煙》、《青鳥》作品被收入全國各地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學語文課本。在讀者中有廣泛的影響。2013年獲塞爾維亞斯梅德雷沃金鑰匙國際詩歌獎。
課本選錄
散文 《山雨》被編寫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第二課.《囚蟻》被編寫在鄂教版六年級第11課。《為你打開一扇門》被編寫在蘇教版七年級第一課。《頂碗少年》被選入為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四課、上海語文初一第一學期課本和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第19課。散文《晨昏諾日朗》被編寫在二期課改教材高二年級第二學期第二課。 散文《望月》被選入蘇教國標版語文第十冊(五年級下冊)第25課,五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書第27課《與象共舞》;《學步》一文被選入北師大版第十二冊(六年級下冊)第八單元第一課;《周莊水韻》被選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級第一學期第二課; 《日晷之影》獲首屆“ 冰心散文獎”。不少散文作品被選入全國各地和香港、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大學、中學和小學語文課本,在讀者中有廣泛的影響。此外,多部作品出現在各省市中考語文課外閱讀中。
社會評價
儒雅靜氣
很少有作家給我這樣的感覺:你走近他,和他聊天,你的浮躁的心會靜下來,仿佛你麵對的,是一本安靜的書。趙麗宏就是這樣一位作家。 回想起來,那麽多場合見趙麗宏,大會發言或朋友間交流,他總是輕言慢語,娓娓道來,從沒見他絮絮叨叨、口若懸河。他總是傾聽多於訴說,平凡心多於非常心。他的人和他的文是那麽一致:真誠的、清新的、詩意的、抒情的,同時也是深邃的、悠長的。如果你用心去讀他的散文,能夠感覺出他的憂思他的憧憬他的期冀。
用心寫作
陸續收到趙麗宏四本新書:《靈魂的故鄉》《 記憶中的光和霧》《艾爾米塔什之霞》出版,《壺碎了,詩還在》剛出。翻讀四本裝幀精美的散文集,訝異於作者的寫作能量。――自擔任《上海文學》雜誌社社長後,趙麗宏一直在為雜誌的生存和發展奔波,以為他(起碼近期)是很難再有心力去顧及他的寫作了。“可我還是一個作家,讀書和創作依然是我的主業,這不會變。”趙麗宏笑說。
真誠真切
讀趙麗宏散文,無論是《壺碎了,詩還在》裏,和文壇前輩、同輩友人,或深或淺、或長或短交往的追懷;還是《靈魂的故鄉》中,對藝術的沉浸、尋覓、賞讀;還是《記憶中的光和霧》裏,那些美妙的閃爍、漾動、翔遊……一個強烈印象是“真”。真誠,真實,真切。 他說:“當媚俗的聲音鋪天蓋地時,你的低吟淺唱也許遭人側目,你盡可以放棄自己,可以放大或者改變了嗓門,用陌生卻符合時尚的聲音喊叫,這也是一種自由。也許有人為你叫好,而你卻將在叫好聲中毀滅了自己。失去真誠,是何等的可悲!” 趙麗宏欣賞這樣一種⠥⃧,他因此視“寧靜致遠”為自己的座右銘。現代社會欲望太多,他時時提醒自己持一顆平常心。有意味的是,越是眾聲喧嘩,越是對靈魂、真誠、良知這類詞不屑一提,人們越渴望靈魂的傾訴,渴望得到真誠的回聲。讀趙麗宏的散文,便成為很多人的共鳴,其中不乏文壇中人、熟悉和不熟悉的文學愛好者。他們時常給趙麗宏寫信,從而傾訴他們的感動、向往和疑惑。
多彩生活
生活中的趙麗宏,喜歡聽音樂,喜歡欣賞繪畫、雕塑、建築……他寫過兩本關於音樂的 隨筆《莫紮特的造訪》和《無言的回旋》。他說,用一顆自由的心去欣賞聆聽音樂,音樂會在心靈中濺起晶瑩的浪花;能用自己的文字傾吐對音樂的感想,對一個寫作者來說,是一種快樂。他還寫過兩本和繪畫、美術有關的書《艾爾米塔什之霞》和《翱翔在靈魂的星空》。 生活中的趙麗宏,還追尋著和前人一樣的境界:讀萬卷書,行萬裏路。讀書是日常功課。有一段時間,他每晚都要讀《 追憶逝水年華》,覺得走進 普魯斯特的夢境是一種享受。旅行是他僅次於音樂的第二愛好。他走訪過世界許多國家、城市,暮色中的 瑪雅古城、曠野中的 金字塔、墨西哥的人類博物館、普希金銅像和故居前、 聖彼得堡的劇院門口、陀思妥耶夫的客廳、 白樺林中的小路、深夜的 冬宮、雨中的 基輔……他說:“我們生活的這個浩瀚世界,即便窮盡一生,我也無法走遍。”但是他又不無向往地將自己的一本散文集取名《我想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》。
人物評價
塞爾維亞作協主席安德裏奇在頒獎演說中稱:“趙麗宏的詩歌讓我們想起詩歌的自由本質,它是令一切夢想和愛得以成真的必要條件。”而趙麗宏的獲獎詩集《天上的船》的譯者、塞爾維亞詩人德拉甘德拉戈耶維奇認為,趙麗宏是一位“自我反思型”的詩人。德拉戈耶維奇評價說:“他的詩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最寶貴的藝術價值,同時又兼容了時代的敏感話題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勝過任何一種成功的模仿。”
趙麗宏在獲獎感言中回應道:“詩歌是什麽?詩歌是文字的寶石,是心靈的花朵,是從靈魂的泉眼中湧出的汩汩清泉。很多年前,我曾經寫過這麽一段話:"把語言變成音樂,用你獨特的旋律和感受,真誠地傾吐一顆敏感的心對大自然和生命的愛―這便是詩。詩中的愛心是博大的,它可以涵蓋人類感情中的一切聲音:痛苦、歡樂、悲傷、憂愁、憤怒,甚至迷惘……唯一無法容納的,是虛偽。好詩的標準,最重要的一條,應該是能夠撥動讀者的心弦。在浩瀚的心靈海洋中引不起一星半滴共鳴的自我激動,恐怕不會有生命力。"年輕時代的思索,現在回想起來,仍然可以重申。”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网友点评
已有0条点评我要点评